2日上午11時,金門塘村的群眾陸續(xù)搬回。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攝
8月1日晚上9時許,當記者來到被認為是“妮妲”臺風可能登陸的惠州大亞灣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當?shù)鼐频陰缀跞刻幱诳蜐M的狀態(tài)。詢問之后才知道,酒店的客人大多數(shù)并非游客,而是從海邊轉(zhuǎn)移過來的當?shù)鼐用瘛?/p>
大亞灣的金門塘村因為整體搬遷,被臨時安置在澳頭的活動板房,側(cè)面正對大海,且沒有樓房遮擋,在臺風面前顯得“岌岌可危”。為保護村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1日晚上8時前,金門塘村所在的澳頭街道工作人員將1067名村民全部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其中971人由政府出資安排入住周邊的陽光海岸等4家酒店,383條漁船或進入避風港或直接吊到岸上。
村民安全了,村委干部、大學生村官卻在活動板房里駐守,不僅在1日晚臺風到來前對全部屋頂進行加固,而且徹夜看守村民的住房和財產(chǎn)安全。第二天一早,他們又馬不停蹄給住在酒店的村民送去早餐。截至2日下午2時,臺風的威力不如預期且有逐漸轉(zhuǎn)弱的趨勢,在接到警報解除的通知后,村干部又組織村民回到村里。金門塘村的駐村干部告訴記者,這個村的村民特長是釣海鰻,由于休漁期剛過,等臺風影響過了以后,將盡快組織恢復生產(chǎn)。在記者動身離開大亞灣的2日下午3時左右,已有不少村民在檢查漁船受損情況,為出海捕魚做準備。
據(jù)悉,在臺風登陸前,大亞灣區(qū)及時轉(zhuǎn)移群眾41982人,有效保障了群眾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