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试看,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

遼寧錦州一大學生村官駐村故事:村民心里頭的"香餑餑"
2015-09-06 10:1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何 勇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遼寧省錦州凌海市板石溝鄉(xiāng)黃土坎村,在遼西地區(qū)很出名。這里有“三最”:區(qū)位最偏遠,是個“一腳踏三地、雞鳴啼三市、花開香三疆”的貧瘠小山村;交通最不便,離縣城近百公里,即使到鄉(xiāng)政府辦事,一個來回也要60多華里山路;群眾生活最困難,全村400多戶人家,貧困戶占50%。

  2013年11月,魯迅美術學院畢業(yè)的劉子龍來到這里任村書記助理。從此他就住在59歲的老支書趙會家。趙會把這名大學生村官與村民摸爬滾打的日子在本上記了“小賬”。日前,記者來到小山村,聽老趙頭講起“賬本”里的故事。

  ——題 記

  好項目落戶窮山村

  2014年4月6日。上午,村里開大會,才知道市里把投資26萬元的精準扶貧項目落到了村里,白給每個貧困戶兩頭仔豬和一袋飼料的事是孩子促成的,怪不得這十多天沒見到他的影兒。

  這是孩子為村里制定的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里的重頭戲。

  可一提養(yǎng)豬,大伙最苦惱的是缺本錢,沒技術,愁銷路。

  也有一些人對“保賺不賠”的好事心有余悸。

  “飼料供應、科技培訓、防疫滅病有我們摟后腰?!笔蟹鲐氜k主任當場承諾。

  “農超對接、肥豬認領都已坐實?!焙⒆咏舆^話茬。

  “有上頭兜底,心落貼了,咱干?!痹趫龅慕偬柸艘幌伦觼砹司珰馍?。

  203戶貧困戶一下養(yǎng)起400多頭豬,許多人沒想到。我一算賬,照現(xiàn)在的行情,戶均收入增加1000多塊手拿把掐。對一些因病因災致貧的人家,等于翻了個身。后院的劉文元一年地租、低保等三筆進項加一塊兒才2100塊錢,剛夠老伴打針和吃藥的,平時,連斤肉都舍不得買。他對我說:這苦日子要熬出頭了。

  那幾天,村里大小車輛不斷線,一頭頭仔豬、一袋袋飼料、一張張“明白紙”,挨個送到農家院,那熱鬧勁兒,比看春節(jié)晚會都過癮。

  今天,我家的喜事連成串:2公里的村路建設項目在家門前開工了,最后60多戶群眾出行難即將成為歷史;孩子爭取一臺15馬力的柴油泵和1000多米管帶,我們二十幾戶的山坡地抗旱播種不愁了;還收到孩子帶來的另一份“禮物”,建起的遠程教育站點放在我家。

  坐炕頭上就能“加油充電”,咱山里人期盼了多年啊!

  我家由此變成了“中心戶”,人氣指數(shù)跟爬山虎似的噌噌往上躥。

  村民心里的“香餑餑”

  2014年5月18日。天剛亮,我搭孩子車到縣城辦事。回來咋還往錦州繞呢?

  孩子說,去找學哥給村里安高清電子探頭。

  我一聽,還真對大伙的心思。

  這兩年,偷驢盜馬的事沒少出。這些大牲畜可是留守婦女和老人們干農活的好幫手。

  在市內,從單洞市場裝器材,到錦華市場買電線,再接師傅和買菜,折騰三個多鐘頭。

  因為孩子借來的破舊桑塔納油表不走字,車在半道上突然熄火。

  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天又像下火似的,孩子來回步行6里多地,拎回一桶汽油,小布衫都濕透了。

  到村里,他和村干部們攀樹、爬墻、扛木梯、照電筒,一口氣忙乎小半天,2條主要街道,連我家后院等背街小巷共設立7個電子警察。

  他學哥悄聲告訴我,這7000多元的機器設備是個人賒來的。

  我一回想,自從孩子來村,吃虧的事沒少干。光為村制作五塊公示板、添置黨員活動室桌椅、組織群眾外出“取經”,少說也得替公家“埋單”2萬多塊。

  他還帶領親友團為困難大學生劉雪嬌捐款4000元。連續(xù)兩年春節(jié),到3個貧困戶家送去米、面、油、肉等年貨。

  剛領出的1000多塊工資在手里還沒攥熱乎就“奉獻”給了孤寡老人。待群眾很“大方”,對自個兒卻“摳門”,換季衣裳大都是網購的便宜貨。

  難怪,這孩子在村民心里頭是“香餑餑”,許多人把他當作“公共財產”,連小學生都買“賬”。

  碰巧,今兒個正趕上我生日。晚飯,孩子從鄰鎮(zhèn)訂一個小蛋糕。十來個人圍坐在一塊兒給我過生日,活這么大歲數(shù),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老伴說,我臉上的老褶子都樂開了。

  這孩子像大山一樣實在。

  話又說回來,自打有“警察”站崗,村里連小偷小摸的事都去根了。

  小村官一碗水端得平

  2015年6月22日。將近晌午,村西頭的徐老二送來一兜剛打上來的河魚。

  這事,我心明鏡似的。借大學生村官服務站的“光”,幫他家搞起了很有“錢”途的養(yǎng)殖業(yè),頭一茬就掙了5000多塊……這個情是從那時候種下的。

  時間長了,大伙都知道服務站有“吉祥三寶”:孩子為150戶村民發(fā)放了一張寫有郵箱地址、手機號、住址和四項公開承諾的便民服務卡;10多個人的親友團經常來助陣;發(fā)動30多名市直機關黨員干部組成聯(lián)村包戶志愿服務團隊,助業(yè)、助學、助醫(yī)、助老活動搞得可歡實了。

  如今,村官服務站成了傾聽民意的“瞭望哨”,服務群眾的“彩虹橋”。

  根據(jù)大家的心愿,孩子把市綜改辦領導請到村上,使5萬元的衛(wèi)生保潔項目在全鄉(xiāng)率先投入運行。

  順應民愿,孩子一手謀劃,在兩個產業(yè)鏈上建立了黨小組,帶動310多名勞力。去年,全村勞務輸出增創(chuàng)收入160多萬元。

  群眾對假低保怨氣大。孩子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不到半個月,把32戶“人情?!焙汀瓣P系保”全拿掉。大伙都說:小村官一碗水端得平。

  孩子還起草完善了新的《村規(guī)民約》,發(fā)到每戶家中。

  令鄉(xiāng)親們最難忘的是,2012年村北的小凌河發(fā)大水,一下沖毀200多畝地,河道離住家最近的地方不到一里地,每到汛期,大伙兒都提心吊膽。

  為這事,孩子起早貪黑、“上躥下跳”, 3個多月幾乎沒著“家”,嗓子腫得說話聽不清,還在被窩里哭了兩回,看著讓人心疼。

  連馬鄉(xiāng)長都說:“在那節(jié)骨眼上,一般人早打退堂鼓了?!?/p>

  現(xiàn)在,總投資80多萬元的護岸堤壩工程已經施工了。

  這真是:“村官住在小山村,就像幸福來敲門?!?/p>

責編: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