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剛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yè)考取寧夏吳忠市鹽池縣選調生不久,我來到王樂井鄉(xiāng)曾記畔村任村主任助理。對從小在都市長大、“不接地氣”的我來說,到村后,語言關、工作關、生活關三重挑戰(zhàn)撲面而來。關關難過,但也要關關過。
到村正是夏天,也是村里蕎麥播種、香瓜乳瓜收獲的農忙時令。每天一早起床,簡單洗漱后,我便借曬被子的機會,先跟隔壁的大媽聊上幾句;自己不擅長做飯,我跟村部后面那家的媳婦請教做面餅的“別別竅”。吃完早飯,我拎上農具,跟上村干部走進田間地頭,幫村民搭架拉繩、搶收搶種,學會農業(yè)種植技巧,也熟悉了家家戶戶大爺大媽。沒兩個月,村民們照面時都樂意和我這個勤快愛幫忙的“小賈”打個招呼聊上幾句。當?shù)氐姆窖?,我不僅能聽懂,也能說上幾句。
語言關、生活關“拿下”,工作關又如何突破?剛到村上入戶時,難免聽到這樣的話:“年輕娃娃,就是來做做樣子,能幫上啥忙?”說話人的心態(tài)不難琢磨,但也的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到村任職也就兩年,如何在短暫的接觸中打動人心,做通工作?關鍵看行動。
每天,除了配合村干部整理相關材料,其他時間我都選擇“在路上”。一次次起早貪黑走訪、面對面交流,摸排相對困難家庭的癥結,抓準群眾聚焦的難點?!笆?,我又來了,你和姨最近身體咋樣?”村民郭大叔是二級視力殘疾,全家以養(yǎng)羊、種地為生,今年家中又突遇變故。我多次登門關注,及時幫郭家申請相關保障待遇,又主動回訪探望,贏得了郭家的信任。在得知王樂井鄉(xiāng)只有一所小學的情況后,我主動對接鄉(xiāng)團委,挨家挨戶為困難家庭的兒童“送學”上門。
為了讓村民對各類最新政策加快掌握,讓“冒熱氣”的理論以“接地氣”的方式“聲”入人心,我借加入鄉(xiāng)“新風宣講團”之機,成了一名基層宣講員。宣傳惠民政策,安全應急、移風易俗等知識,把休閑廣場變成了理論廣場,把田間地頭變成了農業(yè)課堂,把農家庭院變成了學習園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fā)展鄉(xiāng)村特色產(chǎn)業(y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下一步咱們要把灘羊、小雜糧等特色產(chǎn)業(yè)做大,不僅傳統(tǒng)市場賣得好,線上也要打通渠道,大家敞開來議一議……”在村紅色大講堂上宣講報告時,我結合村情組織大家“頭腦風暴”,贏得臺下一片掌聲。
大學時,我是班里的文體委員,熟悉新媒體和活動組織。到村任職如何充分發(fā)揮這個優(yōu)勢?我積極協(xié)助村里組織外出考察、盤活閑置資產(chǎn)、編制項目建設,與獅城寧好電商網(wǎng)批(西部)運營基地尋求合作,初步打造了曾記畔村電商直播服務站??吹轿覀兇宓闹辈ピ圏c效果不錯,最近,鄉(xiāng)上的電商直播樣板間也在抓緊籌備,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和我一同參加了專業(yè)培訓,帶貨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