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今天是我入村走訪的第一天,跟著魏莊村的老書記魏東振,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鮮。耳畔卻傳來村民們的竊竊私語:“這么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能干成啥事兒,上級派她來干啥?”
我的眼睛澀澀的,喉頭一陣堵塞。
魏書記好像看出我的心思,鼓勵我說:“做出點成績讓大伙看看?!?/P>
2009年10月28日
今天到曹樓村民組再次走訪,百姓們的眼神多了幾分溫和,少了幾分冷漠;多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拒斥。什么原因呢?
我突然想起,前幾日下鄉(xiāng)走訪這里時的情景:在趙洪德老人家中,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破舊不堪,用泥土壘著的一個灶臺旁就是老人的床,老人吃住都在這個屋里。老人孤獨一人,老伴早已去世,無兒無女,平時連個說話的都沒有,生活十分貧困。我掏出了身上的100塊錢……
這時,魏東振書記鼓勵的話語又在我耳畔縈繞。
2010年3月6日
上午,我在魏莊村張古同走訪時,看到一個七八歲樣子的小男孩在自己家的門口哭鬧著要上學,一個大娘哭著勸這個孩子回家。我向村民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小男孩名叫張振龍,那個勸他回家的大娘是他的奶奶張董氏。張振龍的父親名叫張獻超,剛剛26歲就病死了,他的母親名叫王素平,外嫁他鄉(xiāng)不知去向,奶奶張董氏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如此不幸的家境怎能夠支撐起孩子的學業(yè)?
我跑到魏莊小學找校長協(xié)調(diào),把孩子上學的事情安頓好,又掏出當時身上僅有的200塊錢交給孩子的奶奶,作為孩子的上學費用。做完這些,我心里安慰了許多。
2011年8月11日
今天我請假沒到魏莊村,而是去了一個經(jīng)營肉牛養(yǎng)殖的親戚家取經(jīng)。原因是我得知魏莊村幾戶人家準備集資飼養(yǎng)肉牛,擔心投資后缺乏養(yǎng)殖經(jīng)驗,遲遲下不了決心。我得想辦法幫助他們把養(yǎng)牛場建起來。
因為要解決魏莊村類似趙洪德老人和小振龍一家的實際困難,單憑我微薄的資助遠遠不夠。與其授人以“魚”,何如授人以“漁”?何不以建養(yǎng)牛場為突破口,帶領群眾創(chuàng)業(yè)致富?
2012年4月10日
“魏莊村大型肉牛養(yǎng)殖基地”今天終于掛牌,占地十余畝,年出欄上百頭肉牛。
我請趙洪德老人和張振龍的奶奶張董氏當勤雜工,這樣既可排解他們?nèi)粘I畹墓陋毤拍?,又可每月掙些錢來補貼家用。相處的時間長了,我也成了趙洪德老漢的“閨女”,張振龍小朋友的“媽媽”。
有時,幸福就這么簡單。
?。ㄗ髡邽楹幽鲜∠囊乜h馬頭鎮(zhèn)魏莊村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