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南寬坪鎮(zhèn)安家門村黨支部副書記寧啟水時,電話那頭的他欣喜地說,“村里的路通到組了,現在背進山的東西少多啦!”
寧啟水(右一)為群眾背物資。王森 王劍供圖
寧啟水的身份特殊,既是村干部,又是一名基層電工。安家門村地處秦嶺腹地,山連山、峰連峰,曾經全村394戶1440人分散居住在“七溝八梁九面坡”上,吃夠了交通不便的苦。在19年的時間里,他背著背簍走了10多萬公里山路,為深山群眾背負8噸多生活必需品,穿破的鞋有150雙。2011年,身為寬坪供電所員工的寧啟水又挑起了安家門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帶著鄉(xiāng)親們與貧困作斗爭,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背簍書記”,曾經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
近兩年,寧啟水帶著村干部為村民修通了13.7公里的通組水泥路,村里還實現了安全飲水、電力入戶全覆蓋,新建了通訊基站、便民橋、標準化衛(wèi)生室、文化活動廣場等基礎設施,96戶深山里的群眾通過易地搬遷住到了集鎮(zhèn)上,過上了與祖祖輩輩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2019年,安家門村整村脫貧出列。同年底,寧啟水推薦時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年輕人接任村書記,他轉任副書記,“老帶新,一起接續(xù)謀劃鄉(xiāng)村振興!”
路通了,卸下背簍的寧啟水更忙了,忙著走訪調研,忙著把村民引上致富路,“我發(fā)現,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短板補上之后,村里的中藥材、農產品再也不用肩挑背馱出山售賣了,村民發(fā)展產業(yè)的愿望非常迫切?!睂巻⑺f。以安家門村為例,山地土壤和氣候適合種黃姜和柴胡,產量大品質高,只要能運出去,都不愁銷路。
如何把群眾納入合作社、把控品質打出品牌,是下一步村黨支部需要做的事,也是寧啟水思考最多的問題。他告訴記者,今年兩會上,他將對鞏固脫貧成果接續(xù)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村電氣化提升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