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4日
在我上高二的時候,一場巨大的沙塵暴襲擊了我的城市,風暴之大,能見度不到一米,完全看不見路在何方,真的是憑著感覺再往學校走,風暴之廣,整個縣城遮天蔽日,簡直刷新了我對黃沙漫天的印象,直接影響了我對風的美好記憶,至今它都深深刻在我的記憶中?! ?/p>
近期,新聞聯播推出“愛國情 奮斗者”專欄,聚焦那些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中華兒女,展現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奮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今天,專欄播放石光銀將沙漠變綠洲的專題報道,一個將一輩子奉獻給祖國綠水青山的“大漠赤子”。
那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黃沙漫天,樹苗的成活率在最開始只有20%。他們傷心,他們沮喪,但是,他們并沒有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嚇退,反而是越挫越勇,激流勇上,最終他們找到了防護沙暴的辦法。1988年,他們在迎風的沙坡上劃格子、搭沙障,再在沙障間栽下楊樹和沙柳鎖住流沙,終將樹苗的成活率提升到了80%以上。
報道中,石光銀說,他就是抱著一輩子干好一件事的態(tài)度去種樹,誓將沙漠變綠洲。時至今日,我再沒有見過那樣的風暴。這一道梁上沙柳迎風起舞,那一道坡上花棒成蔭,杏樹節(jié)花開誘人,桃樹節(jié)芳香四溢......春和日暖,令人沉醉。如今,經過各地多年植樹造林,陜北的綠植面積不斷擴大,綠色板塊更是向北延伸了400公里。陜北今已成為塞上的好“江南”,前來觀光旅游的客流量逐年遞增。
石光銀用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沙漠不可怕,抱著即便是拼上一輩子的青春年華也要干成一件事的態(tài)度,那么沙漠必將退敗,綠洲必將全面覆蓋。愛國是我們的信仰,行動是我們將信仰化為具體的體現。我們應該學習石光銀的“大漠赤子”精神,忠于祖國,忠于愛國信仰,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自己前行的動力源泉,在基層崗位將信仰化為具體行動,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勇于突破鍛煉自我,為打贏三場攻堅戰(zhàn)、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任務貢獻全部力量。
來源: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楊橋畔鎮(zhèn)大學生村官 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