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滴溜溜的鳥叫聲在樹林間流轉,容縣楊梅鎮(zhèn)楊梅街的健身廣場傳來陣陣村民的歡笑聲,數(shù)名戴著紅袖章的黨員來到他們所幫扶的的村民家里走訪,村民們都親切的稱呼他們?yōu)椤皯糸L”。
今年以來,容縣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持續(xù)在“實與新”上下功夫,率先在楊梅鎮(zhèn)楊梅街探索實施“黨員戶長制”,即構建以黨員戶長、黨群服務站聯(lián)絡員、黨員三級聯(lián)動的黨員群眾服務網格,激發(fā)農村無職黨員參與鄉(xiāng)村治理和服務群眾的積極性,通過把所有的村民小組劃分成3個網格片區(qū),在每個片區(qū)選派1名黨員戶長、3名黨群服務站聯(lián)絡員、18名黨員,戶長對所在片區(qū)的事務負總責,聯(lián)絡員負責黨員與戶長之間的聯(lián)系,每名黨員聯(lián)系10-15戶村民,實現(xiàn)了農村黨員群眾聯(lián)系全覆蓋,形成了黨員群眾服務網格化的“楊梅街樣板”。
強化平臺融合,激發(fā)無職黨員新?lián)敽米鳛?/strong>
楊梅街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黎輝說:“我們給亭子搬來了椅子,方便大家日常乘涼、歇腳、‘拉家?!?,同時能夠讓黨員戶長走到群眾中間,他們與村民熟悉,既能聽到好話又能聽到‘壞話’,更能聽到真話,方便我們及時掌握和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
在楊梅街鄉(xiāng)村風貌示范點,有一座臨河而建、桃樹擁簇可供村民議事協(xié)商的涼亭,這里也是楊梅街的黨群服務站。但凡村里有什么大事,黨員戶長就會通過各個黨員召集村民來到這里聚一聚、聽一聽、聊一聊。漸漸地這里就成了圩尾片召開本片黨員會議、村民戶主會議、組織黨員群眾共商議事的場所。大家對改善人居環(huán)境、抓好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深化黨員戶長制等鄉(xiāng)村振興建設或其他重點工作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建議。鎮(zhèn)掛村領導和村干部也不時到這里來旁聽,通過聽取群眾的聲音,政府決策更科學、更接地氣了。至目前,楊梅街通過黨員戶長收集的意見建議70余條,村里幫助解決了大部份,現(xiàn)在的健身廣場就是收集村民意見后加建的。
聯(lián)系農戶雙向報告制,讓群眾身邊事在身邊辦
早上9點,居住在河堤街附近的李麗瓊阿姨和吃過降壓藥的老伴坐在涼亭里看著眼前小河的碧波流水對記者說:“我的兒子都到廣東工作了,就剩我和老頭在家。黨員戶長盧祥琪了解到情況后就給我們安排了一個黨員專門幫扶我們。我家老頭吃的降壓藥就是前天他到鎮(zhèn)上給我們買的。這讓我們感覺黨的關懷已經走進了我們千家萬戶,使我特別感動?!?/p>
楊梅街重點發(fā)揮黨員戶長作用,努力解決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實行“雙向報告制”,即先由村民向黨員、聯(lián)絡員報告自己需要的服務,接到報告后,黨員和聯(lián)絡員先行處理,處理完結就向村民回復,處理不了的由聯(lián)絡員向戶長報告,接著由戶長幫助解決,在事情處理完結后再由黨員向村民回復。最后村民對黨員戶長的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分,持續(xù)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構筑溫暖港灣。村干部和黨員一方面聚焦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為這些特殊群體送貼心服務。針對老人實行每月“五上門”貼心服務,即孤寂情緒上門疏導、生病臥床上門看望、紅白喜事上門幫忙、矛盾糾紛上門調解、突發(fā)事件上門了解,及時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為他們供全方位貼心服務。另一方面針對留守兒童開展“青鳥守護”計劃,寒暑假整合黨群服務站資源,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電影、講紅色故事比賽等特色假日學?;顒印T趯W生放假期間由黨員戶長組織黨員上門關心,進行心理疏導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營養(yǎng)餐服務”。至目前,全村通過黨員戶長,幫助獨居、空巢老人解決“揪心事”“煩心事”180多件,服務留守兒童90多次。
實行1+X模式,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這里實行矛盾糾紛案件當日接當日結政策,爭取做到小事不出隊,大事不出片?!臂孜财h員戶長盧祥琪說。
為更好群眾,使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楊梅街黨支部結合黨群服務站建設,將黨建優(yōu)勢與該項工作相融合,推行“黨建+矛盾糾紛”工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實行1+X模式,由黨員戶長負總責,其他黨員輪流值班兼任案件代理員,通過“坐診接訪”,為群眾提供政策講解、化解矛盾糾紛等服務,做好矛盾糾紛全程代理,按照“群眾交辦、黨員負責、戶長審核”的原則加強督查,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讓“群眾操心”變?yōu)椤叭罕姺判摹?,努力打造百姓“家門口”就能解決矛盾糾紛的服務格局。同時,建立微信和QQ群,為來訪人提供預約接待、查詢辦案進度等服務,從而“讓數(shù)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截至目前,全村通過黨員戶長累計處理矛盾糾紛案件64件,涉及到鄰里糾紛、道路糾紛、農村低保、農民建房、殯葬落葬等多個方面,大大的提升了農村的自治力。(梁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