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试看,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

武漢市駐村扶貧夫妻駐村3年,助61貧困戶“摘帽”
2020-06-09 09:56:00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王靜文 胡蝶 彭仲 詹鷗 黃???/span>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5月28日,武漢市硚口區(qū)駐村扶貧干部談雯麗請了半天假,從黃陂區(qū)李家集街六家砦村返回市區(qū),向單位遞交了延遲退休申請書,受疫情影響,她的這份申請書交晚了。“扶貧工作還沒結(jié)束,現(xiàn)在還不是退休的時候?!闭匂惛嬖V長江日報記者。

  春節(jié)前新冠肺炎疫情突發(fā),夫妻倆退掉早已訂好的機票,取消了與女兒全家團聚的計劃?,F(xiàn)在談雯麗非常慶幸:“如果因為疫情,走了以后被困在外地,可就耽誤工作了?!?/p>

  疫情期間,祝勤下沉到社區(qū)參與防控,談雯麗在自家小區(qū)當志愿者。3月23日接到上級返村通知后,談雯麗立即開車出發(fā),大路封了走小路,輾轉(zhuǎn)3個多小時回到村里,開始了扶貧攻堅關(guān)鍵一年的工作。3月25日,談雯麗在村中度過了55歲生日,這是她在這里過的第4個生日。

  2016年底,談雯麗和丈夫祝勤雙雙下鄉(xiāng)駐村扶貧。夫妻倆在六家砦村老村委會的一間10平方米小房中安家,這一住就是3年,先后幫兩個村的61戶貧困戶甩掉了貧困帽。

  2019年底,祝勤結(jié)束扶貧工作回到原工作崗位,已到退休年齡的談雯麗則決定留在村里繼續(xù)干,鞏固扶貧成果。

  從復(fù)式樓搬進集體宿舍 蝸居換來貧困戶安居

  談雯麗是武漢市第一職業(yè)教育中心工會副主席,58歲的丈夫祝勤是硚口區(qū)社區(qū)教育學院行政校長。2016年12月,他倆作為各自單位派駐的扶貧第一書記,分別來到黃陂區(qū)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羅漢寺街鐘崗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雖然夫妻倆從自家復(fù)式樓搬進了10平方米的小房,但幾個月后,貧困戶黃菊芳在談雯麗的幫助下,破舊房屋被修繕一新。

  2012年,黃菊芳的丈夫因病去世,給她留下兩個孩子和一堆債務(wù)。黃菊芳患有多種慢性病,孩子還在念書。她家的房子是1997年蓋的,當初為了省錢,把老屋拆了后能用的小瓦片移過來,鋪在屋頂上。過了20年,屋頂上的瓦已破的破、碎的碎,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接水的盆子一擺就是十幾個,但黃菊芳一直沒錢修房。

  談雯麗入戶走訪,看到黃菊芳家里四處漏雨,樓梯也沒有欄桿,廚房沒有粉刷,紅磚露在外面,破洞漏風,老鼠亂竄。于是她幫黃菊芳申請危房改造,經(jīng)村委會商討、村民代表大會評定,2017年3月,黃菊芳家開始整修,談雯麗全程監(jiān)理。

  兩個月后,黃菊芳回到整修一新的家都不敢認了:屋頂換上了結(jié)實的紅瓦片,屋里粉刷一新,廚房全新裝修,還做好了整體櫥柜。黃菊芳只要提起談雯麗,就連聲說:“多虧了她,我們母子才能住得這樣好。”

  “晚上睡覺時,老鼠就在天花板上咚咚地跑來跑去。”當長江日報記者走進談雯麗和祝勤住了3年的“家”,祝勤指著塑料扣板笑著說。這是一個由老村委會改建的集體宿舍,狹小空間里擠著3件家具:一個辦公用的電腦桌、一張雙人床和一個折疊衣櫥。窗戶正對著村里的一個廁所。

  就是住在這里的3年,夫妻倆共幫助兩個村的20個貧困戶申請了危房改造,用自己的蝸居換來貧困家庭的安居,他們在漢口的家被水淹了卻顧不上管。

  那是黃菊芳家改造竣工兩個月后,武漢下了一場暴雨。談雯麗的家在頂樓,由于陽臺排水溝被堵,雨水傾瀉倒灌進家中,把家里全淹了。他們雙雙駐村,已有半年多不在家,直到樓下住戶發(fā)現(xiàn)后,才通知他們,夫妻倆找個雙休日回了一趟家,心疼地找人把全屋地板撬了重裝。

  八旬老父支持“夫妻檔” 散步聊出月嫂培訓班

  長年駐村,顧不了家,單位一般不會安排夫妻倆都去扶貧,談雯麗和祝勤為什么例外?談雯麗瞅了一眼祝勤:“這要問他?!?/p>

  祝勤爽快地講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比妻子早駐村半個月,來到羅漢寺街鐘崗村的第一周,就感到扶貧工作責任重大,“當時村里有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的因病致貧,有的因?qū)W致貧,村委會的房子是土磚砌成的,坐在里面開個會,身上就能落一層薄薄的土”。

  看著這情景,祝勤特別想幫他們一把,他在電話里把農(nóng)村的情況說給妻子聽。恰巧,談雯麗的單位當時也要派一名干部到黃陂扶貧。祝勤聽說后就游說:“干脆你也來,我們一起扶貧?!彼€專門帶著談雯麗到村里轉(zhuǎn)了一圈,“你看,我們在這里能做很多實事,可以有所作為?!?/p>

  談雯麗是上海人,從小就生活在城市,聽了丈夫的話動心了,也想到農(nóng)村新天地里闖一闖?!翱晌覀z都下鄉(xiāng)了,家里老人怎么辦?”談雯麗有些猶豫,他們的女兒已經(jīng)成家,但家里還有80多歲的老父母,她放心不下。

  “扶貧是一件大好事,你們都愿意干,那就去吧,不用擔心我們?!闭匂惖母赣H談志欽是一名老黨員,知道女兒女婿的想法后,當即表示支持。談雯麗跟妹妹商量好,請她照顧父母,隨后向單位提交了駐村扶貧申請。

  兩個村相距大約16公里,組織上為了照顧他們夫妻倆,讓他們一起住在六家砦村的集體宿舍,祝勤每天開著私家車“上下班”。

  從此,這對夫妻和其他扶貧干部一起過上了集體生活,祝勤還成了扶貧工作隊食堂的兼職廚師。駐村3年多,談雯麗已經(jīng)能說一口純正的黃陂話。

  每天吃完晚飯,夫妻倆都要圍著村子一邊散步,一邊想點子,討論怎么幫村民脫貧。他倆搭檔開辦的月嫂培訓班,就是在散步中商量出來的。

  他們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里的留守婦女很多,何不讓她們學習一技之長,方便以后再就業(yè)。談雯麗了解到,月嫂行業(yè)用工需求大,工資較高,能不能對留守婦女進行月嫂培訓?“好點子!”夫妻倆說干就干,祝勤四處拉贊助、找老師,準備在兩個村里開辦免費月嫂培訓班。

  “免費?哄人的吧?!薄霸律┳C不好拿?!贝迕褡h論紛紛,心存疑慮。培訓班開課了,李家集街和羅漢寺街的幾個村有49人參加了首期免費培訓,最后有43人拿到高級育嬰師資格證,村子里沸騰了,“原來是真的!”接下來的第二期培訓班,又有72位留守婦女考到了證書。如今,有的“金牌”月嫂已月入7000元。

  “你沒法照顧你父親,卻總來看望我”

  87歲的五保戶余蘭橋,經(jīng)常會從自家菜園里采摘一袋蔬菜,掛在談雯麗房間的門把手上。他們不收,余蘭橋會急眼。

  余蘭橋是談雯麗駐村后第一個走訪的貧困戶。他和談雯麗的父親同齡,談雯麗隔三岔五就去幫他收拾家務(wù),送去水果和牛奶?!澳惆职趾脝??你都沒法照顧他,卻總是來看我?!焙脦状?,余蘭橋抹著眼淚說。

  談雯麗把這件事講給父親聽。有一天,父親買了一雙新鞋,也給余蘭橋買了一雙,讓談雯麗捎給余蘭橋。談雯麗給余蘭橋穿上時,余蘭橋開心不已。

  “別擔心,你只管好好學習,剩下的我們來想辦法。”這是貧困生余妮第一次見到談雯麗時,談雯麗對她說的話。

  余妮的父親患有殘疾,靠打零工賺錢,母親在家侍弄田地,弟弟余聰也因殘疾輟學在家。

  談雯麗與丈夫祝勤經(jīng)常一起到余家走訪,一邊鼓勵余妮繼續(xù)讀書,一邊為她家爭取相應(yīng)的教育補助。談雯麗打聽到黃陂有一家特殊教育學校,可免除所有學費,便立即幫忙聯(lián)系,讓余聰入校。余妮的學費也按政策得到減免。2017年,余家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雖然余家已成功脫貧,但談雯麗仍經(jīng)常去走訪。一年后,余妮參加高考,首先把分數(shù)告訴了談雯麗,請她幫忙參考填報大學志愿。

  但一年6000多元的大學學費和住宿費又成了難題,他們差點要打退堂鼓?!皩W校每年會有助學金,教育局每年還會發(fā)教育補助,學費不用擔心?!闭匂愑稚祥T做工作。

  “很多事情談老師比我媽媽還了解我!”余妮說。談雯麗像教自己女兒一樣教她如何適應(yīng)大學生活,余妮競選上了學生會干部,還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每月能有400元的收入。

  2017年12月,六家砦村2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18年12月,鐘崗村40戶貧困戶也全部脫貧?!安贿^我還是鐘崗村的扶貧顧問,只要有空就會去村里幫忙?!币逊祷卦ぷ鲘徫坏淖G谶@樣說。

責編: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