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疊石鄉(xiāng)竹陽村的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舊址紅色紀念展館的文史資料撰寫、革命文物收集、陳列設計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七一”開始全面對外開放,向建黨百年獻禮。
來到竹陽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舊址紅色紀念展館,門口豎立的介紹牌瞬間將人們的思緒帶進了歷史的隧道。走進展館旁的展品儲藏室,墻上掛的老照片,詳細介紹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的組建、進駐鼎泰邊界、紅色竹陽等相關內容的“圖文并茂”紅色展板、革命年代村民生產用過的犁、耙等農具,生活用的縫紉機、織布機等各種老物件都承載記錄著竹陽革命老區(qū)的紅色記憶與村落發(fā)展和變遷。
走出展館,一眼望去,散落在展館附近的紅色遺址串珠成鏈、編織成網,數公里長的疊石鄉(xiāng)人口公園環(huán)狀步行漫道網絡,串聯起包括革命時期的駐地舊址、紅色紀念館、被服廠、地下交通站、兵工廠、練兵場、古炮臺遺址和戰(zhàn)壕等十余處紅色遺址,儼然是一個露天紅色博物館,配以荷花池、觀景臺、文化長廊等旅游設施,既豐富游客感官體驗的同時,又大大提升游客打卡游覽的興趣。
“竹陽村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展館建成后,如何讓前來游覽觀光的觀眾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記得下來,進而讓人愿意常來???,常學常新,應該成為今后加倍努力的方向?!敝耜柎宕逦瘯魅卫钭诰d說,每件展品與展板背后都有一段段傳奇歷史和感人故事,要向游客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講好這些紅色革命故事,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和苦功夫。為此,在開館前我們將組織村中長者、老教師、老黨員和熱心人士組成一支村史展館講解員隊伍,精心培訓,讓親歷者與熟知者講好那段革命歲月,這種館外功夫不可或缺。
“雖未全面完工,但竹陽紅色紀念展館已經成了我們村的網紅打卡點,大家都在朋友圈里曬?!悲B石鄉(xiāng)黨委統戰(zhàn)委員梁真真介紹,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舊址紅色紀念展館既是打造本地紅色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團體、帶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傳承本村文化、激活紅色記憶的重要平臺。下一步,疊石鄉(xiāng)將把紅色文化與現代農業(yè)與生態(tài)旅游融合發(fā)展,極力打造可閱讀、可交互的紅色文化實地教學平臺,讓更多的黨員和游客從展館的參觀者變成歷史的體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