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開在貧困村里的暖菊”冷菊貞
【故事】2015年12月,冷菊貞擔任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小南河村曾是出了名的貧困村。3年多來,她因地制宜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和農產(chǎn)品經(jīng)營,打造民俗攝影旅游基地,注冊4件37類商標,推出明星產(chǎn)品“小南河辣椒醬”。2018年,小南河202戶、596人全部脫貧,農產(chǎn)品銷售收入400萬元。為了移風易俗,她還身體力行,把當?shù)孛耧L民俗與地域經(jīng)濟發(fā)展整體布局結合起來,昔日“喝酒村”不復存在,村民富裕了,民風也轉變了。冷菊貞帶領村民們上演了小南河“醒酒記”,被親切地稱為“開在貧困村里的暖菊”。
【點評】
她姓“冷”,心中卻藏著一團火。冷菊貞主動請纓回到家鄉(xiāng)饒河,投身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就是為了給家鄉(xiāng)父老找病因、拔窮根。她為群眾脫貧找到了路子。
冷菊貞剛到村時,村民挺冷漠,不少人要么游閑好酒,要么喜歡“潑冷水”,不僅開展工作困難,群眾改變現(xiàn)狀的動力也不足。怎么辦?不深入,就很難了解情況,更談不上解決問題。冷菊貞說,要贏得農民的信任,就要與農民相濡以沫。脫掉高跟鞋、剪掉披肩發(fā),她帶著“真”字,邁出用心扶貧的第一步。
“真”就在于真情付出。駐村伊始,冷菊貞熬了幾個通宵,翻看記載小南河歷史的縣志、史志等書籍,了解村子致貧原因、貧困人口情況,倒背如流;為了與村民增進感情,除夕晚上,她挨家挨戶為大家拍攝全家福;她家在饒河縣城,離村只有幾十公里,卻每年都在村里過春節(jié)……正是持之以恒的付出、全心全力的傾注,讓群眾感受到時時刻刻都有“她在”,村子昔日貧困的“冰層”因這份真情付出而開始慢慢融化。
“真”還在于真抓實干。村里的木刻楞房子、老油坊、老酒坊、豆腐坊、農家院,這些“原生態(tài)”的風貌,閑著就是擺設,善用才是財富。于是,從打造原始風情旅游村開始,帶著村民一點一滴地干,農家旅游協(xié)會成立了,地方民俗表演紅火了,農家樂熱鬧了,老百姓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真情、實干迸發(fā)出了足夠的能量,老百姓坦言,“冷書記從早忙到晚,看她這樣,我們也都很振奮,跟著她可勁兒干!”
脫貧致富容不得半點虛假,扎實、真實才能經(jīng)得起檢驗。對于扎根農村的第一書記們來說,與村民們同頻共振,把自己融進村子、把老鄉(xiāng)當作親人,真心實意謀發(fā)展,點點星光就能照亮千千萬萬個“小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