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雍輝,是威寧自治縣人社局的一名干部,自2011年起先后派駐斗古、麻乍、觀風海、龍場、龍街等鄉(xiāng)鎮(zhèn)駐村幫扶,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近十年。
向村民宣傳黨的政策
生于農村深知農民的期盼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深知農民的所思所盼,對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也比較熟悉。
十年來的駐村幫扶工作,我對農村工作和農村人非常親切。剛開始進村,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喊我“老胡”、“老胡書記”,我說我還沒你一半年紀呢。我總是很不適應。后來,喊著喊著連幾歲的小娃娃都喊“老胡書記”、“老胡來了”?,F(xiàn)在我理解了,“老胡”這個身份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留下很深的記憶。
我的幫扶工作,一是幫助群眾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比如幫群眾修路,硬化院壩、解決飲水困難、進行危房改造等;二是給群眾調整產業(yè)結構,讓群眾多種植一些經濟收入好和效益高的農作物,比如種植馬鈴薯、魔芋、酥麻、大蒜、花椒等。
我在駐村幫扶過程中,總結了兩句話,那就是:“扶貧要扶到關鍵處,幫困要幫到心坎上”和“一定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
立足實際做好四個“認真”
駐村幫扶,一年易過、兩年能挺、三年可熬、可十年呢?一路走來,沐風櫛雨,為什么能堅持?既有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情懷,更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和使命!多年的駐村幫扶工作,我與村支兩委一道,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這條主線,立足鄉(xiāng)鎮(zhèn)實際,做好四個“認真”:一是認真研究,準確定位,扎實抓好脫貧攻堅;二是認真謀劃產業(yè)發(fā)展,把產業(yè)做大、做強、做細、做精,真正讓老百姓受益;三是認真把握國家政策,走村集體經濟發(fā)展之路,加強致富能人帶動,確保群眾盡快脫貧;四是認真貫徹落實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
我總結了駐村工作的兩大“法寶”,就是“感情”加“行動”等于“成功”,即對待群眾有感情,面對困難有行動,為村民做點好事和實事,自己高興,村民更開心。
在找“窮根”方面,為確保幫扶對象精準,我和村支兩委深入群眾家中,認真傾聽產業(yè)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掌握群眾所思、所盼、所想,在對話交流中,了解和分析貧困對象的致貧原因、存在的困難、以及今后的打算。
通過推進產業(yè)扶貧,讓群眾實現(xiàn)“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致富門路”。真正做到扶貧對象再精準、扶貧產業(yè)再精準、扶貧方式再精準、扶貧成效再精準。
駐村工作深刻體會“五個心”
十年來,我對駐村工作的體會是 “五個心”:
忠心。以更強的黨性原則、政治覺悟、組織觀念,嚴格要求自己,在事關根本原則、事關政治方向等重大問題上,立場堅定。
盡心。對本職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既然在村工作,就不能愧對駐村第一書記這個稱謂,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做好駐村工作,保持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把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任務,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秉承“做了就做好”的原則。
耐心。以務實的工作作風,細致的服務態(tài)度與群眾打交道。
虛心。虛心學習,學無止境,多向領導學習,多向前輩學習,多向同事學習,多向書本和實踐學習,把自己鍛煉成多面手,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修心。時刻保持一顆謹慎之心,做到常修心、常凈心,認真學習黨的有關政策,不斷充實自己,為駐村幫扶工作夯實自己的能力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