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三大精神,焦裕祿、愚公移山和紅旗渠精神。我們這一行在太行山區(qū),沿途所見各個村莊的人在建設美麗鄉(xiāng)村過程中,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些精神。正因如此,在改革開放40年當中,河南大地處處都有新面貌、新發(fā)展?!焙幽蠌V播電視臺記者陳貞君告訴記者。
“小康路上·看鄉(xiāng)村振興”兩岸媒體走進太行聯合采訪活動近日在河南展開,20余名記者在一周時間內實地采訪脫貧致富的太行山村,并深入王屋山和紅旗渠,感受中原大地改革開放40年新變。
“脫貧工程真不簡單”
“大陸地方太大,而且?guī)缀趺總€省都有貧困地區(qū)。臺灣小,雖然也有窮人,但沒有像我們在大陸看到的落差這么大。”臺灣《聯合報》大陸特派員王玉燕對記者說,“應該讓臺灣看看,大陸貧困地區(qū)是怎么發(fā)展的。怎么去脫貧轉型,這個工程真不簡單。尤其是看看最基層的村官,人家是怎么做的。臺灣的里長,跟他們比起來輕松多了?!?/p>
“柏木洼、陳家溝、莫溝村、王屋村、郭亮村,這些村子的發(fā)展變化,背后都有村官的努力。我們鄉(xiāng)村建設中涌現出很多美麗村官,裴寨社區(qū)黨總支書記裴春亮,郭亮村黨支部書記申明信等人身上,都體現出了焦裕祿精神,他們造福了一方百姓?!标愗懢f。
太行山腹地高約300米、長達2000多米的垂直懸崖,阻隔了河南省輝縣市郭亮村與外界的聯系。村民自古只能憑高百米、最窄處僅0.4米的天梯通往山外,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令當地深陷貧困泥淖。
“俺郭亮大隊要學習老愚公,領著郭亮人修一條山路!”40年前,申明信帶領村中十三壯士,以鋼釬鐵錘等簡易工具,5年多時間內歷盡艱險,在峽谷絕壁中鑿出長達1250米的隧洞公路。道路既通,生機不斷。當地用石板建成的村落和民風民俗,吸引藝術家紛至沓來,如今郭亮村已成為全國電影和繪畫創(chuàng)作基地,實現向服務業(yè)轉型的產業(yè)升級。
“親眼見到愚公新篇”
昔有愚公移山事,今有郭亮村和紅旗渠開山人。而在寓言故事中愚公的家鄉(xiāng)——河南省濟源市王屋鎮(zhèn)愚公村,子子孫孫無窮盡的愚公兒女們依然“移山”不懈。改革開放40年,家鄉(xiāng)舊貌換新顏,始有開山辟路,繼而大興種植,如今家家戶戶又吃上了“旅游飯”。
從前居住在土房土窯的農戶,如今搬進了三層小別墅,自來水順暢接通,水沖式廁所相當普及,戶戶干凈整潔,去年全村年人均收入還超過了1萬元。
村民賈海燕是當地的致富帶頭人,憑借多年在酒店行業(yè)務工的經歷,她依托王屋山景區(qū)辦起了酒店,還帶動本村村民開辦農家樂賓館20余家,戶均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2015年,她擔任起愚公村淘寶服務站負責人,向村民普及農村淘寶,讓身處閉塞山區(qū)的農民也能享受便捷網購。
如今的她,正致力于將當地農副產品上網銷售,為鄉(xiāng)親們拓寬增收空間。王屋山的農副產品、旅游紀念品、土特產品將有更多機會在網上出售,打開村民增收快富的通道。
而在河南省濟源市王屋鎮(zhèn)柏木洼村,種植戶董明禮告訴記者,村支書張樹杰是他們的致富帶頭人。張樹杰發(fā)現番茄銷量最好,就先在自家嘗試種植,繼而帶動全村一起種植。張樹杰對記者說,2000年前,村民種菜主要是自家食用,沒怎么賣,收入不過七八百元?,F在村民種植蔬菜,每家收入有3萬到5萬元。下一步計劃將種植規(guī)模提上去,發(fā)展能在全國叫得響的番茄品牌。
去年起,柏木洼村又踏上農旅融合的新征程?!袄觅Y源發(fā)展旅游,農家樂吃住玩一條龍。游客留得住,能在這里消費,就是對村莊發(fā)展最大的支持?!睆垬浣苷f。
有臺灣記者感慨,愚公故事大家都聽過,“今天親眼見到了新篇”。
“好奇特色如何呈現”
“我主要的關注點鎖定在鄉(xiāng)村旅游。我來大陸駐點采訪的3年間,看到江南一帶以水鄉(xiāng)特色包裝推廣鄉(xiāng)村旅游,這次就很好奇河南會怎樣呈現自己的特色?!迸_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嚴珮瑜對記者說。
莫溝村位于河南省西虢鎮(zhèn),北依太行,南濱黃河,村莊三面環(huán)溝。2015年,當地依托窯洞特色,打造集宜居宜業(yè)、休閑旅游、生態(tài)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村莊。曾經蕭條的村莊,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全村通氣通水、公交通村每天10班、村民辦起淘寶店、互聯網覆蓋全村、老苗窯洞書館人流不斷……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樣的公共服務。
2018年春節(jié)期間,全國各地來莫溝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320家商戶迎來32萬游覽人次,營收超過800萬元,“老家味道”“鄉(xiāng)愁記憶”成為游客體驗熱點。
在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為打通連接農村文化綜合體的“最后一公里”,河南大河書局從2008年起就參與河南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項目,累計完成全省農家書屋一半的圖書、音像制品配送任務,先后將4000多萬冊圖書,1000多萬盤光碟(音像制品)送達省內48600多個村莊的農家書屋。2018年,為配合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大河書局率先改造1976個貧困村的農家書屋,助其走上數字化之路。
借助“農家書屋延伸服務和數字化書屋平臺”,大河書局將合作方清華大學學堂在線資源、大河書局自有系列賽事及優(yōu)質教育資源向農村青少年開放,使農村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公平。